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65篇
  免费   476篇
  国内免费   946篇
教育   26366篇
科学研究   1704篇
各国文化   106篇
体育   11021篇
综合类   5881篇
文化理论   46篇
信息传播   10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533篇
  2020年   752篇
  2019年   435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420篇
  2016年   475篇
  2015年   1027篇
  2014年   2786篇
  2013年   3058篇
  2012年   3722篇
  2011年   3747篇
  2010年   2871篇
  2009年   2567篇
  2008年   3056篇
  2007年   3599篇
  2006年   3271篇
  2005年   2825篇
  2004年   2545篇
  2003年   2195篇
  2002年   1873篇
  2001年   1509篇
  2000年   893篇
  1999年   482篇
  1998年   281篇
  1997年   232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ABSTRACT

We compared cardiometabolic demand and post-exercise enjoyment between continuous walking (CW) and time- and intensity-matched interval walking (IW) in insufficiently active adults. Sixteen individuals (13 females and three males, age 25.3 ± 11.1 years) completed one CW and one IW session lasting 30 min in a randomised-counterbalanced design. For CW, participants walked at a mean intensity of 65–70% predicted maximum heart rate (HRmax). For IW, participants alternated between 3 min at 80% HRmax and 2 min at 50% HRmax. Expired gas was measured throughout each protocol. Participants rated post-exercise enjoyment following each protocol. Mean HR and V˙O2 showed small positive differences in IW vs. CW (2, 95%CL 0, 4 beat.min?1; d = 0.23, 95%CL 0.06, 0.41 and 1.4, 95%CL 1.2 ml.kg?1.min?1, d = 0.36, 95%CL 0.05, 0.65,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medium positive difference in overall kcal expenditure in IW vs. CW (25, 95%CL 7 kcal, d = 0.58, 95%CL 0.33, 0.82). Post-exercise enjoyment was moderately greater following IW vs. CW (9.1, 95%CL 1.4, 16.8 AU, d = 0.62, 95%CL 0.06, 0.90), with 75% of participants reporting IW as more enjoyable. Interval walking elicits meaningfully greater energy expenditure and is more enjoyable than CW in insufficiently active, healthy adults.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化趋势的带动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延伸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中。体育文化作为中西方存在明显差异的一个部分,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打破原有区隔,树立新的定位和方向,并进一步实现融合是当前发展的关键。为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将围绕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对中西方体育文化从区隔到融合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实施发展,我国高校在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体育文化在建设中一方面要结合新时代的体育精神,体现竞争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就是要发扬我国传统体育的精神和魅力,做好我国传统体育的教学,展现我国传统运动的风采。在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中,舞龙运动是受众非常广泛的一项体育活动,它在运动中体现着"龙"的精神内涵,还能够从整体提升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对于我国高校校园的体育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文章我们就对舞龙运动对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够健全我国高校校园科学、合理的体育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中国哲学诠释学方法,在"技道并进""德艺双馨"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功夫所至即是本体"的哲学范式下,提出:武术功夫是一个三维合一的概念,其既涵摄本体与主体,亦包纳才艺与能力,还囊括了方法与规则。从"功力"角度看,功夫具备本体的性质,指的是类似禅、太极等理念在长时间实践中的现身性表达;从"功用"的角度看,功夫就是一种高级的搏击竞技能力或表演才艺;从"功法"的角度看,功夫表征了方法运用的得当。其蕴藏了:(1)神形共建;(2)在人伦日用中寻求终身技能的发展;(3)身体技艺与情感意志共同成长三层"元实践"哲学意蕴。功夫旨在塑造整体的人、具体的人和自我超越的人,这无疑与身体素养所强调的"身体锻炼与人格培养并举"的整体论哲学在逻辑上相贯通。武术功夫在语义和哲学内涵两个层面上与身体素养有着极强的互释性,属于中国本有的身体素养思想,这就使得功夫修炼具备了提升当代人身体素养和助推当今武术发挥更广义的教育价值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激进主义、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进入以及我国文化发展动力的不足是我国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用的方式包括加大对文化的宣传,提升文化保护意识,积极地调整文化发展的策略,积极地完善相应地文化保护政策,转化文化发展模式,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提升其文化创作的活力,以此来更好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析大运河生态文化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相互关系,理清古老的大运河文化蕴含的丰富生态文明成果,将大运河生态文化作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源动力。不仅从上下联动、生态补偿、流域性平衡、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提出传承运河生态文化、构建美丽运河建设机制的建议,而且就以运河生态文化引领打造美丽运河三条走廊,提出具体的方法和路径:修复河岸环境,打造运河生态走廊;传承历史文脉,打造运河文化走廊;推进文旅融合,打造运河旅游走廊。不仅从理论上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寻找逻辑关系,而且从实践上为弘扬运河生态文化,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7.
Though lesson study adaptations in the West have flourished, there is scarcity of associated culturally sensitive research. We contribute such research by exploring the conflicts that emerge when Danish teachers engage in lesson study. Using figured worlds, we analyze how teachers realize lesson study in their local setting through their dynamic orientations towards possibly conflicting worlds. We show how this realization challenges the teachers’ work and power relations and is influenced by broader issues of culture and power. We conclude that, in order to adapt lesson study in Denmark, it is necessary to address the overriding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we identify.  相似文献   
8.
身体活动与健康促进是公共卫生及运动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个体一日24 h由睡眠、久坐及各种强度的身体活动组成,已有研究多从单一维度探讨这些行为对健康的影响,忽视了身体活动、久坐、睡眠等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对健康结果的综合影响,可能使相应行为与健康效应间的关联产生偏差。时间使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引入克服了这一不足。以“时间分配”作为切入点,综述国际学术界关于身体活动、久坐和睡眠行为对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并系统阐述了等时替代研究方法、活动-平衡模型、时间使用流行病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框架。基于此,展望了时间使用流行病学相关理论在身体活动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1、开发新式测量工具并完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2、建立有关时间使用模式的综合评价体系;3、制订我国大众人群的活动-平衡时间分配推荐指南方案。  相似文献   
9.
在计划行为理论(TPB)的基础上,引入身体活动习惯行为与执行意向,构建扩展TPB(METPB)模型,检验该模型对9~19岁青少年群体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的适用性,探讨该模型对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青少年MVPA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假设模型的拟合度可以接受,纳入习惯行为与执行意向后,METPB显著地提高了其对身体活动行为的解释力。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MVPA行为意向有显著性影响,解释了31.4%的行为意向方差;行为意向和习惯行为对MVPA行为有显著性影响,解释了18.7%的行为方差;执行意向加强了行为意向朝实际行为的转换。METPB模型对于不同学习阶段青少年MVPA意向及行为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主观规范对小学生与初中生MVPA意向产生了显著性影响,而对高中生的MVPA意向并无显著性影响;感知行为控制对3个阶段学生的MVPA意向产生的影响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不断增强。建议:在对于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干预中,政府、家庭、学校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于身体活动参与的正确态度,提高其参与身体活动的意愿,培养其参与身体活动的行为习惯,且在对青少年身体活动干预时考虑学习阶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体力活动和静坐行为是影响儿童早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152名学前儿童为被试,使用三轴加速度计测量体力活动和静坐行为,使用儿童型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身体成分,使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测评身体素质,使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等时替代回归分析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城乡、佩戴时间和静坐行为等因素后,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尤其是高强度体力活动对去脂体重指数和身体素质(十米折返跑、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依然具有显著影响;高强度体力活动替代其他强度体力活动或不同强度体力活动替代静坐行为后,去脂体重指数均有所提升;身体素质变化仅在高强度体力活动替代其他强度体力活动和静坐行为时具有方向一致性和显著性。家长和教师应充分重视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尤其是高强度体力活动与学前儿童体质健康的紧密联系,促进学前儿童静坐行为和低强度体力活动向中高强度体力活动适度转化,以提升学前儿童下肢肌肉力量素质和灵敏素质等方面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